图版9: 6-8
落叶灌木,高很少达1米;当年小枝被疏或密的黄褐色簇状短毛或近无毛,二年生小枝无毛,灰黄色,散生圆形皮孔。叶纸质,圆形或宽椭圆形,有时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与长相等或略不及,顶端钝或圆形而有短凸尖,稀短渐尖至渐尖,基部圆状截形至宽楔形,边缘基部除外有少数稍粗的疏钝锯齿,齿端有微凸头,上面被简单短伏毛或无毛,下面散生红褐色微细腺点(在放大镜下可见),脉上疏被簇状短毛,中脉两面凸起,侧脉3-5对,大部在近缘前互相网结;叶柄长5-13毫米,初时疏被黄褐色短簇状毛,后变无毛。圆锥花序生于具1对叶的侧生小枝之顶,很少在下方小枝为总状花序,长2-4厘米,总花梗长1.2-3.7厘米,纤细,弯垂,被簇状短毛,花直接生于序轴或其第一级分枝上;萼筒长约2毫米,萼齿宽三角形,带红色,极短;花冠白色,漏斗形,筒长4-5毫米,裂片宽卵形,长约2毫米,反曲,边缘具乳突状毛;雄蕊花药紫红色,椭圆形,外露;柱头头状,高出萼齿。果实不详。花期6-7月。
特产云南西北部。生于竹林或冷杉林中,海拔3500-3800米。模式标本采自怒江与岩瓦之间。
这个种的主要特征为叶较宽短,通常呈圆形或宽椭圆形,具少数侧脉和疏离的钝锯齿,花序弯垂而花直接生于序轴或其第一级分枝上。它在外形上有些象红荚蒾 V. erubescens Wall. 及其紫药变种 var. prattii (Graebn.) Rehd., 但它们的叶侧脉较多,且大部直达齿端,锯齿较密而锐尖,下面无红褐色腺点,花序不弯垂,花生于序轴的第二至第三级分枝上,同本种区别明显。横脉荚蒾 V. trabeculosum C. Y. Wu 和滇缅荚蒾 V. burmanicum (Rehd.) C. Y. Wu 叶下面也都有红褐色小腺点,但叶较大,花序直立,花多而密,与本种很好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