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46: 4-7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10米;树皮灰白色,光滑。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平滑,无皮孔,叶痕半圆形,稍凸起,当年生幼枝具纵棱沟,无毛;顶芽圆锥形,芽鳞无毛,具缘毛。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厚革质,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骤然尾状渐尖,渐尖头长6-13毫米,常偏向一侧,基部钝,稀圆形,全缘,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主脉在叶面平坦,背面稍隆起,侧脉7-8对,于近叶缘处网结,两面微凸起,明显或不明显,网状脉不见;叶柄长5-9毫米,无毛,上面具纵槽,背面具皱纹;托叶三角形,微小,急尖。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苞片三角形,常具三尖头;花4基数,白色;雄花序簇由具3-5花的聚伞花序或伞形花序的分枝组成,无毛,总花梗长3-8毫米,第一次分枝长1-2毫米,或极短,花梗长2-4毫米,无毛,具基生小苞片2枚或无;花萼盘状,直径约1.5毫米,4深裂,裂片三角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4-5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略短于花瓣,花药长圆形;退化子房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顶端具不明显的分裂。雌花序簇由具单花的分枝组成,花梗长4-7毫米,无毛,具近中部着生的小苞片2枚;花萼及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直径约1.5毫米,柱头厚盘形,疏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后红色,平滑,果梗长3-4毫米;宿存花萼平展,直径约2.5毫米,4裂,裂片具缘毛,宿存柱头厚盘状;分核4,卵状三棱形,长约2.5毫米,背部宽约1.5毫米,背面具稍凸起的纵棱3条,无沟,侧面平滑,内果皮革质。花期5-6月,果期8-10月。
产于安徽南部(黄山、歙县、太平、绩溪)、浙江各地、江西(玉山、铅山、黎川、南丰、安远、寻乌、宜春、井冈山、庐山、武功山)、福建(浦城、福鼎、建宁、崇安、武夷山)、台湾、湖北西南部(巴东、五峰、长阳、当阳、利川、宣恩、鹤峰)、湖南(衡山、江华、新宁、武冈、沅陵、宜章)、广东(阳山)、广西(龙胜、融水、金秀)、四川(天全、荥经、雷波、峨边、峨眉、洪雅、古蔺、筠连、南川、合江、奉节、城口)、贵州(印江、毕节、黎平、三都、梵净山)和云南东北部(镇雄、彝良)等省区;生于海拔420-1900米的山地、沟谷阔叶林、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E. H. Wilson 2101 A,果,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