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1.58秒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物种信息
接受名:Dipsacus asper Wall. (accepted name)
异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synonym)、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Ai var. omeiensis Z. T. Yin (synonym)、Dipsacus daliensis Ai (synonym)、Dipsacus daliensis Ai var. multifidus H. B. Chen (synonym)、Dipsacus enshiensis C. Y. Cheng et Ai (synonym)、Dipsacus kangdingensis Ai et X. F. Feng (synonym)、Dipsacus simaoensis Y. Y. Qian (synonym)、Dipsacus yulongensis Ai et L. J. Yang (synonym)
俗名:峨眉续断 (ÉMéiXùDuàn) Chinese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植物分类学报23 (4): 304. 1985. ——D. asper auct. non Wall.: Henry in Journ. China Branch Royal Asiat. Soc. 164. 1888; D. Dliver in Hook., Ic. Pl. 20: t. 1984. 1891. Stuart, Chin. Mat. Med. 154. 1928; Hand. -Mazz., Symb. Sin. 7: 157. 193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 中药志1: 528. 1959;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 四川中药志3: 2062. 1960.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主根1条或在根茎上生出数条,圆柱形,黄褐色,稍肉质;茎中空,具6-8条棱,棱上疏生下弯粗短的硬刺。基生叶稀疏丛生,叶片琴状羽裂,长15-25厘米,宽5-20厘米,顶端裂片大,卵形,长达15厘米,宽9厘米,两侧裂片3-4对,侧裂片一般为倒卵形或匙形,叶面被白色刺毛或乳头状刺毛,背面沿脉密被刺毛;叶柄长可达25厘米;茎生叶在茎之中下部为羽状深裂,中裂片披针形,长11厘米,宽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疏粗锯齿,侧裂片2-4对,披针形或长圆形,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具长柄,向上叶柄渐短,上部叶披针形,不裂或基部3裂。头状花序球形,径2-3厘米,总花梗长达55厘米;总苞片5-7枚,叶状,披针形或线形,被硬毛;小苞片倒卵形,长7-11毫米,先端稍平截,被短柔毛,具长3-4毫米的喙尖,喙尖两侧密生刺毛或稀疏刺毛,稀被短毛;小总苞四棱倒卵柱状、每个侧面具两条纵纵沟;花萼四棱、皿状、长约1毫光、不裂或4浅裂至深裂,外面被短毛;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花冠管长9-11毫米,基部狭缩成细管,顶端4裂,1裂片稍大,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上,明显超出花冠,花丝扁平,花药椭圆形,紫色;子房下位,花柱通常短于雄蕊,柱头短棒状。瘦果长倒卵柱状,包藏于小总苞内,长约4毫米,仅顶端外露于小总苞外。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产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省区。生于沟边、草丛、林缘和田野路旁。
本种根入药,有行血消肿、生肌止痛、续筋接骨、补肝肾、强腰膝、安胎的功效。
与“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相关的种有:
  川续断(原变种)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var. asperoides
  峨眉续断(变种)  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var. omeiensis T. T. Yin
  深紫续断  Dipsacus atropurpureus C. Y. Cheng et Z. T. Yin
  大头续断  Dipsacus chinensis Batal.
  涪陵续断  Dipsacus fulingensis C. Y. Cheng et T. M. Ai
  起绒草  Dipsacus fullonum L.
  劲直续断  Dipsacus inermis Wall.
  劲直续断  Dipsacus inermis Wall. var. inermis
  滇藏续断(变种)  Dipsacus inermis Wall. var. mitis (D. Don) Y. J. Nasir
  日本续断  Dipsacus japonicus Miq.
  ……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川续断目 Dipsacales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川续断属 Dipsacus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DNA条形码
序号编号种拉丁名
1 D1062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2 Z0927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3 Z0929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4 Z4020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5 Z4730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6 Z5694 Dipsacus asperoides 采集信息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190266
单位:兰州大学 课题负责人:刘建全
采集编号:LIUJQ11XZ183
采集人:罗建、汪书丽 采集时间:2011年09月21日 采集地: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87254
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杨亲二
采集编号:YangQE3448
采集人:孔航辉、罗江平、左雷、刘莹 采集时间:2011年10月01日 采集地: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87254
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杨亲二
采集编号:YangQE3448
采集人:孔航辉、罗江平、左雷、刘莹 采集时间:2011年10月01日 采集地: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76319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孙航
采集编号:SunH-07ZX-4037
采集人:孙航、张建文、董金龙、李国栋、周卓、徐波、陈林杨、彭德力、邓涛、陈光富、欧阳铖人 采集时间:2011年09月28日 采集地: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76277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孙航
采集编号:SunH-07ZX-4002
采集人:孙航、张建文、董金龙、李国栋、周卓、徐波、陈林杨、彭德力、邓涛、陈光富、欧阳铖人 采集时间:2011年09月28日 采集地: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第1页— 共计检索出:46条信息 共10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101条信息 共9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根:苦、辛,微温。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止崩漏。用于腰膝酸痛,风湿关节痛,骨折,跌打损伤,先兆流产,崩漏,带下病,遗精,尿频。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