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0.89秒
深紫续断  Dipsacus atropurpureus C. Y. Cheng et Z. T. Yin
  物种信息
卢汉、陆汗(四川)
图版23
Dipsacus atropurpureus C. Y. Cheng et Z. T. Yin, 植物分类学报23 (4): 302. 1985.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主根长圆形,具多数须根,黄褐色,稍肉质。茎有6-8棱,棱上疏生粗短下弯的硬刺。基生叶稀疏丛生,叶片羽状深裂或全裂,长10-18厘米,宽7-12厘米,中裂片大,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6-12厘米,宽4-8厘米,侧裂片2-3对,靠近中裂片的1对较大,向下各对渐小,披针形或卵形,叶面疏被短柔毛或近光滑,背面光滑无毛,叶柄最长可达18厘米;茎生叶的中下部叶为羽状全裂,中裂片大,侧裂片2-3对,较小,披针形或卵形,靠近茎基部叶的柄长,向上叶柄渐短;上部叶不裂或仅基部3裂,叶片和裂片均为披针形,全缘,两面近光滑无毛,有时叶面疏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球形,径2-2.5厘米,总花梗长30厘米;总苞片7-8枚,紧贴花序基部,叶状,披针形,被白色短毛;小苞片长方状倒卵形,长6-8毫米,顶端具长1-2毫米的喙尖,喙尖两侧无刺毛,仅基部被白色柔毛;小总苞倒卵柱状,顶端4裂,裂片较长,先端急尖;花萼四棱状浅皿形,内面和先端被柔毛,外面几无毛;花冠深紫色,花冠管长6-7毫米,向下渐细,基部的细管粗短,长1-1.5毫米,4裂,1裂片稍大,外被短柔毛;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上,明显地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包藏于囊状小总苞内。瘦果四棱柱状,长约2.5-4毫米,淡褐色,瘦果的顶端稍外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产四川(南川)。生于沟边草丛、田野荒坡上。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
本种根入药,有活血消肿、续筋接骨、生肌止痛的功效。
本种和印度产的 Dipsacus atratus Hook. f. et Thoms. 的花之颜色和茎中下部叶之裂片形状等颇相似,其不同在于本种植物茎上具有稀疏而向下弯曲的硬刺,叶的正面被稀疏的柔毛,背面光滑,几乎无毛,小苞片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喙尖两侧几乎光滑或仅被白色柔毛。
与“深紫续断 Dipsacus atropurpureus C. Y. Cheng et Z. T. Yin”相关的种有:
  大头续断  Dipsacus chinensis Batal.
  涪陵续断  Dipsacus fulingensis C. Y. Cheng et T. M. Ai
  起绒草  Dipsacus fullonum L.
  劲直续断  Dipsacus inermis Wall.
  劲直续断  Dipsacus inermis Wall. var. inermis
  滇藏续断(变种)  Dipsacus inermis Wall. var. mitis (D. Don) Y. J. Nasir
  日本续断  Dipsacus japonicus Miq.
  拉毛果  Dipsacus sativus (L.) Honck.
  天目续断  Dipsacus tianmuensis C. Y. Cheng et Z. T. Yin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川续断目 Dipsacales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川续断属 Dipsacus
深紫续断 Dipsacus atropurpureus

  DNA条形码
序号编号种拉丁名
1 Z5627 Dipsacus atropurpureus 采集信息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143439
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易思荣
采集编号:YISR272
采集人:易思荣 采集时间:2010年10月04日 采集地:中国重庆市南川市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第1页— 共计检索出:1条信息 共1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4条信息 共1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根:活血消肿,续筋接骨,生肌止痛。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