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灌木,高1-2米。枝圆柱形,棕灰色或棕黄色,被黑色疣点;茎刺粗壮,三分叉,长2-3.5厘米,腹面具槽或扁平,与枝同色。叶硬革质,椭圆形,倒卵形,少有椭圆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亮黄绿色或灰绿色,中脉扁平,侧脉微隆起,背面被白粉或无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侧脉微显,两面网脉不显,叶缘微向背面反卷或平展,通常具1-6刺锯齿或刺齿,偶有全缘或多达8-9刺齿;近无柄。花(8-)10-20朵簇生;花梗长10-20毫米,纤细;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渐尖;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圆,内萼片倒卵形,长约6.5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圆形;花瓣倒卵形,长约7毫米,宽4-5毫米,先端深缺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6毫米,药隔先端近平截;胚珠2-3枚。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顶端通常无宿存花柱,有时具短宿存花柱,密被或微被白粉;含种子2枚。花期3-4月,果期6-8月。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生于灌丛中,高山栎林、云杉林缘、路边或针叶林下。海拔1800-4000米。
根富含小檗碱,多用为提取原料,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痢的功效。
此种在叶形、大小、叶缘刺齿数目、背面被白粉程度、花梗长度和粗细以及浆果被白粉程度均有较大变异。作者赞同Chamberlain et C. M. Hu对该种及其变种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