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2.11秒
石胡荽  Centipeda minima (L.) A. Braun et Asch.
  物种信息
异名:Artemisia minima L. (synonym)、Centipeda minuta (Less.) C. B. Clarke (synonym)、Cotula minima (L.) Willd. (synonym)、Cotula orbicularis Lour. (synonym)、Myriogyne minuta (G. Forst.) Less. (synonym)、Sphaeromorphaea centipeda DC. (synonym)
俗名:球子草 (QiúZǐCǎo) Chinese
球子草
图版1: 17-18;图版2: 18
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Index Sem. Hort. Berol. App. 6. 1867; Merr., Enum. Philip. Fl. Pl. 3: 615. 1923; Hand.-Mazz., Symb. Sin. 7: 1114. 1936; Merr. et Chun in Sunyats. 5; 196. 1940; Kitam. in Mem. Coll. Sci. Kyoto Univ. ser. B. 15: 332. 1940; 侯宽昭等, 广州植物志540. 1956; 裴鉴等,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779.图1256. 1959; 刘慎谔等, 东北植物检索表396. 图版136. 图8.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519.图6451. 1975.——Artemisia minima L., Sp. Pl. 849. 1753. ——Cotula orbicularis Lour., Fl. Cochinch. 493. 1790; Franch. in Nouv. Arch. Mus. Hist. Nat. Paris 6: 46 (Pl. David. 1: 167. 1884) 1883; Komar. in Act. Hort. Petrop. 25: 650. 1907; L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2: 504. 1934. ——Cotula minima (L.) Willd., Sp. Pl. 3: 2170. 1804;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3: 587. fig. 62, 413.——18. 1924. ——Myriogyne minuta Less. in Linnaea 4: 219. 1831; Maxim. Prim. Fl. Amur. 163. 1859; Benth., Fl. Hongk. 186. 1861; Forbes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23: 440. 1888; Hayata, Comp. Formos. 22. 1904, et Ic. Pl. Formos. 8: 62. 1919.——Sphaeromorphaea centipeda DC., Prodr. 6: 140. 1837. ——Centipeda minuta (Less.) C. B. Clarke, Com. Ind. 151. 1876.
一年生小草本。茎多分枝,高5-20厘米,匍匐状,微被蛛丝状毛或无毛。叶互生,楔状倒披针形,长7-18毫米,顶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少数锯齿,无毛或背面微被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小,扁球形,直径约3毫米,单生于叶腋,无花序梗或极短;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透明膜质,外层较大;边缘花雌性,多层,花冠细管状,长约0.2毫米,淡绿黄色,顶端2-3微裂;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约0.5毫米,顶端4深裂,淡紫红色,下部有明显的狭管。瘦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具4棱,棱上有长毛,无冠状冠毛。花果期6-10月。
产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生于路旁、荒野阴湿地。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
本种即中草药“鹅不食草”,能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主治鼻炎、跌打损伤等症。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桔梗目 Campanulales
菊科 Compositae
石胡荽属 Centipeda
石胡荽 Centipeda minima

  DNA条形码
序号编号种拉丁名
1 Z4450 Centipeda minima 采集信息
2 Z4592 Centipeda minima 采集信息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183714
单位:九江森林植物标本馆 课题负责人:谭策铭
采集编号:TanCM858
采集人:董安淼、吴从梅 采集时间:2011年10月14日 采集地: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 采集资源类型:
保藏号:868710141264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课题负责人:李宏庆
采集编号:Lihq0388
采集人:李宏庆、熊申展、桂萍 采集时间:2010年10月14日 采集地:中国江苏省无锡市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36776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课题负责人:罗艳
采集编号:LuoY311
采集人:罗艳、李中华 采集时间:2010年10月03日 采集地: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077643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课题负责人:李宏庆
采集编号:Lihq0201
采集人:李宏庆、田怀珍、葛斌杰、刘国丽 采集时间:2009年06月16日 采集地: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070392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课题负责人:赵遵田
采集编号:zhaozt0114
采集人:赵遵田、李振华、张学杰、杜超、任昭杰、张璐璐、杜远达 采集时间:2008年10月14日 采集地: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第1页— 共计检索出:7条信息 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24条信息 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全草(鹅不食草):辛,温。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窍。用于感冒,喉痹,顿咳,痧气腹痛,鼻渊,目翳涩痒。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功能用途: 《药典》。【傣药】亚稀汉(德傣) :全株治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蛔虫病。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牛皮癣《滇省志》。鹅不食草(德傣) :全草配伍治跌打损伤《德傣药》。牙西汗,亚习汗(德傣) :全草治鼻炎,感冒,高血压,扭伤《滇药录》。【佤药】石胡荽,地胡椒:全草用于跌打损伤,感冒,百日咳,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中佤药》。【景颇药】Qangm Azo mvan:治感冒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气管炎,风湿关节痛《德宏药录》。【阿昌药】溏漫角萨: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昂药】刀艾芽喋: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傈僳药】雅汉奶莫:全草治疗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小儿慢惊风,痧气腹痛,疟疾目翳涩痒《怒江药》。【壮药】地茼蒿,仁艺:全草治小儿疳积,骨折,鼻炎,鼻衄《桂药编》。【侗药】鹅不吃草,球子草:功用同壮族《桂药编》。【畲药】鹅不食草:全草用于急慢性鼻炎,感冒头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畲医药》。【瑶药】野茼蒿:用于风寒感冒,鼻炎,疳积,蛇伤[4]。【苗药】全草用于鼻塞不通,头痛,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外治肥厚性鼻炎,结膜炎,疟疾《湘蓝考》。Reib jidnghad锐鸡片:全草治小儿疳积,治鼻塞,治跌打扭伤肿痛《苗医药》。【侗药】骂顺,Mal sedp,雁呃几(Nganhngeec jeel) :全草主治隋蛮窜帕(胆道蛔虫) ,故喉久天(串串咳) 《侗医学》。安国,讲秧:全草治小儿疳积病[10]。【土家药】翁死席(Ongv sirxir) :全草主治伤寒,咳嗽,白口疮,小儿疳积《土家药》。
来源: 《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