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22:19-25
灌木,茎纤细,有时攀援状。根粗壮。枝绿色,无毛,圆柱形,分枝多,小枝被灰色柔毛或短柔毛。羽状复叶长10-15厘米;叶柄长1-2厘米,基部稍膨大;托叶极小或近于消失;小叶5-9对,革质或近革质,对生或近互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5毫米,宽10-15毫米,叶轴下部的叶明显渐小,顶生小叶大,长达30-40毫米,宽约20毫米,先端钝,骤尖,基部圆形或微凹成浅心形,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下面被紧贴的灰褐色柔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明显隆起;小叶柄长1-2毫米,稍肿胀。总状花序或基部分枝近圆锥状,顶生,长10-30厘米;总花梗和花序轴被短而紧贴的丝质柔毛,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钻状,被毛;花长10-12毫米;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宽3-4毫米,基部有脐状花托,萼齿小,尖齿状,被灰褐色丝质毛;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长6毫米,宽5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圆形或微凹,具短柄,柄长约1毫米,翼瓣比旗瓣稍长,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具1三角形尖耳,柄内弯,与耳等长,无皱褶,龙骨瓣最大,常呈斜倒卵形或半月形,长9毫米,宽4毫米,背部明显呈龙骨状,基部具1斜展的三角形耳;雄蕊10,基部稍连合;子房被丝质柔毛,胚珠4粒,花柱直,无毛,柱头被画笔状绢质疏长毛。荚果串珠状,稍扭曲,长3-5厘米,直径约8毫米,疏被短柔毛,沿缝线开裂成2瓣,有种子1-3粒;种子卵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2。
产广西、贵州、云南。生于亚热带或温带的石山或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海拔1000-2000米。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根较粗壮,含有苦参碱类生物碱,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