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29:1-8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灰色或褐色蛛丝状绒毛。卷须2叉分枝,密被绒毛,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圆形、长卵椭圆形或卵状五角形,长4-12厘米,宽3-8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微心形,基缺顶端凹成钝角,稀成锐角,边缘每侧有9-19个尖锐锯齿,上面绿色,初时疏被蛛丝状绒毛,以后脱落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或褐色绒毛,稀脱落变稀疏,基生脉3-5出,中脉有侧脉4-6对,上面脉上无毛或有时疏被短柔毛,下面脉上密被绒毛,有时短柔毛或稀绒毛状柔毛;叶柄长2.5-6厘米,密被蛛丝状绒毛;托叶膜质,褐色,卵披针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稀钝,边缘全缘,无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疏散,与叶对生,分枝发达,长4-14厘米;花序梗长1-2厘米,被灰色或褐色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3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或椭圆形,高1.5-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边缘近全缘,高约1毫米;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1-1.2毫米,花药黄色,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约0.5毫米,在雌花内雄蕊显著短,败育;花盘发达,5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1-1.3厘米;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背面中部呈圆形,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狭窄呈条形,向上达种子1/4处。花期4-6月,果期6-10月。
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山坡、沟谷灌丛、林缘或林中海拔100-3200米。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也有分布。
本种过去有的植物学者在标本室大多将产于喜马拉雅山区和我国西藏及云南部分地 区的本种植物订为一种V. lanata Roxb.,而将分布于我国华中至西南一带者订为另一种 V. quinquangularis Rehd.,产于华北地区其叶片时有分裂者订为不同的种V. ficifolia Bge.,也有早期学者分别将上述植物订为变种。作者研究了早期植物学者的文献记载、国内外主要标本馆的标本和部分重要地区野外观察,发现我国华东至秦岭这一地区为过渡地带,有若干植物不易区分,因此将其划分为亚种。果可生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