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7: 5-7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上升或基部近平卧,自基部分枝,高30-60厘米,无毛,节部稍膨大。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3厘米,宽1-2厘米,顶端急尖或狭尖,基部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沿叶脉具短伏毛,边缘具缘毛;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鞘筒状,长7-8毫米,疏生柔毛,顶端截形,缘毛。长6-7毫米。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细弱,下部间断,直立,长2-4厘米;苞片漏斗状,无毛,边缘具长缘毛,每苞内具5-6花;花梗长2-2.5毫米,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紫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1.5-2毫米;雄蕊6-8;花柱3, 中下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棱,黑色,有光泽,长约2毫米,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果期7-9月。
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山谷水边、河边草地,海拔30-3000米。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也有。
Bunge (1833)根据他在北京西山的翠微山采到的标本建立一个新种,即P. interruptum Bge.; Samuelsson (1929)曾看到了这个种的模式标本,指出模式标本的果实寄生黑粉菌(Ustilago sp. ),我们看到模式照片,并采到原地模式标本,根据花序、花、叶及托叶鞘的特征,这个种与P. longisetum De Br.完全相同故合并。
Kitagawa (1937)根据采自吉林威虎岭的标本建立的Persicaria roseoviridis Kitag.及 (1942)根据吉林净月潭标本建立的 P. manshuricola Kitag.这两个新种的花被上均有“树脂性点”,后者在叶片上还有“淡黄色腺点”,我们看到原地模式标本及东北、河北北部的标本,发现“树脂性点及淡黄色腺点,皆是白粉菌 (Erysiphe sp.) 的闭囊壳;这两个种的叶、花、果的特征与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完全一致,因而合并。据文献记载,
我国有Persicaria trigonocarpa (Mak.) Nakai, 我们尚未采到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