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6.63秒
隐序南星  Arisaema wardii C. Marquand et Airy Shaw
  物种信息
俗名:天南星 (TiānNánXīng) Chinese
天南星(林芝、米林)
图版34: 5-6
Arisaema wardii Marq. et Shaw in Journ. Linn. Soc. Bot. 48: 229. 1929.
块茎球形,直径1.5-2.2厘米。鳞叶2-3,线形,先端钝圆,最内的长9-25厘米。叶柄长20-35厘米,下部2/3具鞘。叶片掌状或放射状分裂,裂片3-6,无柄,椭圆形,不等大,长7-11厘米,宽2.5-5厘米,两头渐狭,常具长1厘米的尾尖,全缘,侧脉斜举,集合脉2圈,不整合。花序柄长27-45厘米,比叶柄长或短。佛焰苞绿色,无条纹,稀具淡绿色纵条纹,长12-13厘米,管部圆柱形,长5-6.5厘米,粗约1.5厘米,喉部边缘斜截形;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3-4厘米,基部收缩,宽1.5-2厘米,先端渐尖,具3-5厘米的尾尖。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约2.5厘米,圆柱形,粗6-7毫米,花较密;雌花序圆柱形,长2.2厘米,粗5-6毫米,花密,各附属器具长3毫米的柄,绿色,圆柱形,长2.6-3.2厘米,粗2.5-3毫米,先端粗2毫米,钝,基部粗4-5毫米,非截形,整个附属器花期内藏于管内,不外露,果期增长又增粗,此时,附属器几全部出露于宿存的佛焰苞外。雄花近无柄,花药2-3,药室长圆形,纵裂。雌花:子房绿色,卵形,先端渐狭为粗短的花柱,柱头小,盘状。果序圆柱形,长5厘米,粗1.5厘米,浆果干时桔红色,卵形,长粗5毫米,种子1-3,卵形,淡褐色或褐色,长2-3毫米,种皮骨质,表面具网皱。花期6-7月,果期7-8月。
我国特有,产西藏南部(加查、米林、林芝)至东南部(绒楚)、青海东部(民和)至陕西南部(太白山),海拔2400-4200米,生于林下或草地。模式标本采自西藏绒楚。
本种与藏南绿南星A. jacquemontii 的差别在于:附属器直立、短、不超出佛焰苞管喉部,基部增粗但不为截形。
与“隐序南星 Arisaema wardii C. Marquand et Airy Shaw”相关的种有:
  川中南星  Arisaema wilsonii Engl.
  短柄川中南星(变种)  Arisaema wilsonii Engl. var. forrestii Engl.
  川中南星(原变种)  Arisaema wilsonii Engl. var. wilsonii
  山珠南星  Arisaema yunnanense Buchet
  樟瑯乡南星  Arisaema zanlanscianense Pamp.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佛焰花目 Spathiflorae
天南星科 Araceae
天南星属 Arisaema
隐序南星 Arisaema wardii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052854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陈世龙
采集编号:Chensl0351
采集人:陈世龙、张得钧、高庆波、张发起 采集时间:2008年08月07日 采集地: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第1页— 共计检索出:1条信息 共1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2条信息 共1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块茎:甘肃、西藏作天南星用。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