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beris henryana Schneid. in Bull. Herb. Boissier, (2) , 5: 664, 1905; in ibid. , 8: 261, 1908;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3: 440, 1917;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92, 1961; 秦岭植物志1 (2) : 321, 1974; 湖北植物志1: 387, 图545, 1976; 河南植物志1: 492, 图631, 1981.
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灰黄色或暗褐色,幼枝红色,近圆柱形,具不明显条棱;茎刺单生或三分叉,与枝同色,长1-3厘米,有时缺如。叶坚纸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3厘米,偶长达6厘米,宽8-18毫米,偶宽达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中脉微凹陷,侧脉和网脉微显,背面灰绿色,常微被白粉,中脉隆起,侧脉和网脉显著,两面无毛,叶缘平展,每边具10-20不明显的细刺齿;叶柄长4-15毫米。总状花序具10-20朵花,长2-6厘米,包括总梗长1-2厘米;花梗长5-10毫米,无毛;苞片长1-1.5毫米;花黄色;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长1-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毫米,宽1.5-2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先端锐裂,基部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3.5-4.5毫米,药隔不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枚。浆果椭圆形,长约9毫米,直径约6毫米,红色,顶端具短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产于湖北、湖南、甘肃、陕西、四川、贵州、河南。生于山坡灌丛中、林缘、林下或草地。海拔1000-25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
根皮含小檗碱,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功效。主治痢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