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45:7-10
多年生草本,高17-65厘米,具根状茎和多数黄褐色须根。茎丛生,直立或斜上,有时平卧,圆柱形,或稍扁,直径1-3毫米,下部节上有时生不定根。叶基生和茎生,短于花序;基生叶少;茎生叶2-4枚;叶片线形通常扁平,长10-25厘米,宽2-4毫米,顶端渐尖,具不完全横隔,绿色;叶鞘边缘膜质,长2-10厘米,有时带红褐色;叶耳稍钝。花序由5-20(-30)个头状花序组成,排列成顶生复聚伞花序,花序常分枝,具长短不等的花序梗;头状花序半球形至近圆球形,直径7-10毫米,有(4-)8-15(-20)朵花;叶状总苞片常1枚,线形,短于花序;苞片多枚,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顶端锐尖或尾尖,膜质,背部中央有1脉;花具短梗;花被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5-4毫米,宽约1毫米,内外轮等长或内轮者稍短,顶端尖锐,背面有纵脉,边缘狭膜质,绿色或淡红褐色;雄蕊通常3枚,花药线形,长0.9-1毫米,淡黄色;花丝长1.2-1.4毫米;花柱甚短;柱头3分叉,细长,常弯曲。蒴果三棱状圆锥形,长3.8-4.5毫米,顶端具短尖头,1室,淡褐色或黄褐色。种子长卵形,长0.6-0.8毫米,具短小尖头,蜡黄色,表面具纵条纹及细微横纹。花期3-6月,果期7-8月。
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500-1 800米的田地、溪边、路旁沟边、疏林草地以及山坡湿地。日本、俄罗斯东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有分布。
本种分布较广,在不同的生境中,形态特征变异较大。1827年J. Gay和Laharpe发表了J. leschenaultii J. Gay ex Laharpe 新种。1885年Fr. Buchenau将J. leschenaultia J. Gay ex Laharpe 降级为 J. prismatocarpus R. Br. 的变种〔J. prismatocarpus R. Br. var. leschenaultii (J. Gay ex Laharpe)Buchen.〕。此后1890年Fr. Buchenau又发表了J.prismatocarpus R.Br.var.leschenaultii Buchen.subvar.pluritubulosus Buchen.一名。作者研究了澳大利亚和国产上述种类的大量标本,并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发现其基本形态特征与笄石菖J. prismatocarpus R. Br.十分吻合,很难区分,故予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