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107:1-9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10米;树皮黑棕色。小枝黄绿色,当年枝条较平滑,有纵纹,
老枝渐多木栓质皮孔、褐斑及纵裂;芽卵形,先端渐尖;外鳞片3、革质,黄褐色,无毛,椭圆形,先端尖,长0.6-0.9厘米,宽0.6-0.7厘米;内鳞片3,有淡棕黄色厚绢毛;有时为混合芽,内有叶芽及花芽。叶互生,近圆形至扁圆形,长5.5-10厘米,宽4.8-10.8厘米,先端急尖,全缘或3裂,常明显3裂,基部近圆形或心形,有时宽楔形,上面深绿,下面绿苍白色,有时带红色,被棕黄色柔毛或近无毛;三出脉,偶有五出脉,网脉明显;叶柄长1.5-2.8厘米,被黄白色柔毛。花序在腋生混合芽,混合芽椭圆形,先端亦急尖;外面的2片芽鳞革质,棕黄色,有皱纹,无毛,内面鳞片近革质,被贴服微柔毛;花芽内有无总梗花序5-6,混合芽内有花芽1-2;总苞片4,长椭圆形,膜质,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内有花5朵。(未开放的)雄花花被片6,长椭圆形,外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三轮的基部着生2个具长柄宽肾形具角突的腺体,第二轮的基部有时也有1个腺体;退化雌蕊长椭圆形,无毛,花柱、柱头不分,成一小凸尖。雌花花被片6,长椭圆形,长2.5毫米,宽1毫米,内轮略短,外面背脊部被长柔毛,内面无毛,退化雄蕊条片形,第一、二轮长1.7毫米,第三轮长1.5毫米,基部有2个具长柄腺体,其柄基部与退化雄蕊基部合生;子房椭圆形,长2.2毫米,直径1毫米,无毛,花柱短,长不及1毫米,花未开放时沿子房向下弯曲。果广椭圆形,长0.8厘米,直径0.5-0.6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紫黑色,干时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8-9月。
产辽宁千山以南、山东昆箭山以南、安徽、江苏、河南、陕西渭南和宝鸡以南及甘肃南
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西藏等省区。从北向南生于海拔20-3000米的
山谷、密林灌丛中。朝鲜、日本也有。
种子含油达60%,可用于医药及轻工业原料;木材致密,可作细木工用材。
本种为樟科分布的最北界(辽宁千山,约北纬41°),在南方生于高海拔,北方生于低
海拔,是能适应较寒环境的广布种。它有能适应寒冷环境的器官构造。
过去的中、外文献曾将本种分为2种,即Lindera obtusiloba Bl.和L. cercidifolia Hemsl.,其区别的主要依据是叶上毛被的有无,分布地区不同;分布华东的大都定为后者;其他地区分布的标本在鉴定时,两种都有,标准很不一致。我们研究了大量在我国分布的标本和日本、朝鲜的标本,发现在其广大分布地区内的个体,尽管营养器官变异较大,但其生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其叶分裂的程度自西南向东北而逐渐加深,即分布在云南、西藏的滇藏钓樟(变种) var. heterophylla (Meissn. )H. P. Tsui几不分裂,三桠乌药L. obtusiloba Bl.分布于西藏、川西的为三浅裂,分布于陕西、河南、辽宁等地的分裂加深,近于中裂。毛被因生态环境不同,其疏密亦有变化,大体上是分布在南方的毛稀疏,分布在北方的毛被较密,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