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7.40秒
马齿毛兰  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
  物种信息
异名:Eria lochongensis C. L. Tso (synonym)
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12: 348. 1922; S. Y. Hu in Quart. J. Taiwan Mus. 26 (3, 4): 389. 197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5: 710. 图8250. 1976; 横断山区维管植物 2: 2585. 1994. ——E. lochongensis C. L. Tso in Sunyatsenia 1: 150. 1933.
假鳞茎密集地排列于根状茎上,长圆形,稍弯曲,长1-3厘米,粗5-10毫米,基部被鞘的纤维状残余物,顶生2-4枚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6-11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具6-8条主脉。花序1-2个,自假鳞茎顶端叶的内侧发出,较叶短,具1-3朵花;花序柄长约2厘米,基部具小的鞘状叶;花序轴常被淡褐色长柔毛;花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近1.5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于花苞片,被褐色长柔毛;花白色,但唇瓣为黄色;中萼片椭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近4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2毫米;唇瓣倒卵形,长约6毫米,宽近5毫米,基部渐收窄,3裂;侧裂片近半圆形,长宽各约2.5毫米,先端圆钝;中裂片卵形,较侧裂片长或等长,宽约2毫米,先端钝,增厚,上面具疣状突起;唇盘中央自基部发出3条线纹至中裂片基部;蕊柱长约3毫米;蕊柱足长约3毫米;花药半圆形,高约1毫米。蒴果圆柱形,长约1.5厘米,被褐色长柔毛。花期5-6月。
分布于广东、四川、云南。生于海拔2300米左右的山谷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四川。
与“马齿毛兰 Eria szetschuanica Schltr.”相关的种有:
  细茎毛兰  Eria tenuicaulis S. C. Chen et Z. H. Tsi
  石豆毛兰  Eria thao Gagnep.
  黄绒毛兰  Eria tomentosa (J. König) Hook.f.
  条纹毛兰  Eria vittata Lindl.
  砚山毛兰  Eria yanshanensis S. C. Chen
  滇南毛兰  Eria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 Microspermae
兰科 Orchidaceae
毛兰属 Eria
马齿毛兰 Eria szetschuanica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植物照片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全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润肺。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