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Coptis teeta var. chinensis subvar rhizomata H. Lév. (synonym)、Coptis teeta Wall. var. chinensis (Franch.) Finet et Gagnep. (synonym)
俗名:味莲 (WèiLián) Chinese、川连 (ChuānLián) Chinese、鸡爪连 (JīZhǎoLián) Chinese
味连、川连、鸡爪连
图版150: 1-3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in Morot, Journ. Bot. 2: 231. 1897; 中药志1: 457, 图305, 6-7.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666, 图1332. 1972.——teeta Wall. var. chinensis (Franch. ) Finet et Gagnep. in Bull. Soc. Bot. Fr. 51: 402. 1904. ——C. teeta var. chinensis subvar. rhizomatosa Levl. in Rep. Sp. Nov. 7: 258. 1909.
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具长0.8-1.8厘米的细柄,3或5对羽状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生具细刺尖的锐锯齿,侧全裂片具长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两面的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5-12厘米,无毛。花葶1-2条,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针形,三或五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5毫米,顶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弯。蓇葖长6-8毫米,柄约与之等长;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褐色。2-3月开花,4-6月结果。
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根状茎为著名中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自古以来即认为四川为主产地,例如《名医别录》上说:“黄连生巫阳及蜀郡大山,二月八月采。”而巫阳及蜀郡均指四川。此外,本草记载在长江以东以及湖南、安徽诸省也产,如唐本草记载:“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即今长江以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著,今澄州(即今湖南澧县)者更胜。”再参阅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澧州黄连”和“宣州(即今安徽宣城)黄连”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黄连附图,特别是后二者可以清晰地鉴定即系黄连属(Coptis)植物无疑。因而可以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一带的黄连 C. chinensis 及长江流域下游一带的短萼黄连 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 同时一并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