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毛草本,高20-40厘米。须根多数成簇,纺锤状肉质增粗,长1-1.5厘米,粗3-4毫米,深褐色,具柄,末端骤然变狭成丝状。茎1-3条,不分枝或稀上部具1分枝,上部具叶,下部裸露,基部丝状。基生叶未见;茎生叶2-5枚,互生于茎上部,具极短柄或近无柄,叶片轮廓宽卵形至近圆形,长2-8厘米,宽2-7厘米,一回奇数羽状全裂,全裂片2-4对,狭披针形,长1-5厘米,宽3-4毫米,全缘,稀最下部裂片2-3裂,表面绿色,背面具白粉,3条纵脉明显。总状花序顶生,长达10厘米,密集多花;苞片扇形,下部者二回羽状深裂,向上渐小,至最上部者披针形具缺刻,边缘及沿背脉被软骨质平展的小刺毛;花梗粗壮,长于或等长于苞片。萼片鳞片状,白色,圆形,稍具齿;花瓣黄色,上花瓣呈“S”形,长2-2.3厘米,花瓣片卵形,边缘浅波状,背部鸡冠状突起高2.5-3毫米,先端突出于花瓣之外,距圆筒形,约占上花瓣长的3/5,末端下弯,下花瓣长0.9-1厘米,边缘具浅波状齿,背部鸡冠状突起高约3毫米,超出花瓣先端,内花瓣提琴形,长7-9毫米,花瓣片先端圆,中部具1侧生囊,基部1耳垂;雄蕊束长6-7毫米,花药极小,花丝披针形,蜜腺体贯穿距的2/3;子房椭圆形,长3-4毫米,具2列胚珠,花柱长2-3毫米,先端弯曲,柱头4裂,上端具4乳突,两侧各具1乳突,基部两侧圆锥状下延。蒴果狭倒卵形,长0.8-1厘米,成熟时自果梗基部反折,排列于果轴一侧。种子肾状圆形,直径约1.5毫米,黑色,具光泽。花果期6-9月。
产甘肃西南部(迭部、岷县、康乐、夏河)和四川西北部(马尔康、松潘、南坪、若尔盖、阿坝),生于海拔3500-4100米的灌丛下或草坡。模式标本采自松潘黄龙寺。
根茎药用,活血、清血、行气、镇痛。
这是一个形态与分布都密切关联的一些居群形成的好种,扇状苞片很容易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