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至小乔木,高1-7米;当年生小枝黑褐色或灰黄褐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二年生小枝色较淡,常具明显的浅色皮孔,有时一年生小枝亦具皮孔,树皮稍厚,不易脱落或呈小块状剥落。叶纸质至厚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卵形或倒长卵形,长8-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密而锐尖的锯齿,上面绿色,叶脉淡黄色,无毛,仅中脉和侧脉上被小糙伏毛,下面淡绿色,面上常无毛,脉上被稍密的灰白色短柔毛,极少近无毛,脉腋间常有髯毛;侧脉7-8对,直,斜举,近边缘稍弯拱,向上延伸,彼此以上横脉相连,并有支脉直达齿端,三级脉通常明显,横出,与小脉在下面微凸,网眼小而密集,明显;叶柄长1.5-5厘米,新鲜时紫红色,干后黑褐色,被疏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10-20厘米,顶端常弯拱;分枝3,不等粗,亦不等长,中间1枝常较粗长,被短糙伏毛;不育花萼片4,偶有5,淡黄绿色,广椭圆形至近圆形,长1-3.5厘米,宽1-2.5厘米;孕性花萼筒浅杯状,长约1毫米,萼齿三角形,与萼筒近等长;花瓣白色或淡绿色,长卵形,长约2.5毫米,先端风帽状;雄蕊10-13枚,不等长,短的约等于花瓣,长的长3-4.5毫米,花药近圆形,长和宽约0.5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4,结果时长约1毫米,上部略尖,基部连合,直立或稍扩展,柱头稍增大,狭椭圆状。蒴果卵球形,不连花柱长3-3.5毫米,宽约3毫米,顶端突出部分圆锥形,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褐色或淡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不连翅长约1毫米,扁平,具纵脉纹,两端各具长约0.5毫米的狭翅。花期7月,果期9-10月。
产四川各地、贵州(雷山、水城)、云南(绿春、丽江、永善)。生于山腰密林或疏林中或山顶灌丛中,海拔1600-29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