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5.17秒
青海刺参  Morina kokonorica Hao
  物种信息
异名:Cryptothladia kokonorica (Hao) M. Comnon (synonym)、Morina parviflora Kar. et Kir (synonym)
俗名:小花刺参 (XiǎoHuāCìShēn) Chinese
小花刺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图版18: 4-6
Morina kokonorica Hao in Fedde, Rep. 40: 215. 1936.——M. parviflora auct. non Kar. et Kir.: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338, 图6089. 1975.
多年生草本,高 (20-) 30-50 (-70) 厘米;根粗壮,长40厘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茎单1,稀具2或3分枝,下部具明显的沟槽,光滑,上部被绒毛,基部多有残存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生叶5-6,簇生,坚硬,线状披针形,长 (7-) 10-15 (-20) 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深波状齿,齿裂片近三角形,裂至近中脉处,边缘有3-7硬刺,中脉明显,两面光滑;茎生叶似基生叶,长披针形,常4叶轮生,2-3轮,向上渐小,基部抱茎。轮伞花序顶生,6-8节,紧密穗状,花后各轮疏离,每轮有总苞片4;总苞片长卵形,近革质,长2-3厘米,渐尖,边缘具多数黄色硬刺;小总苞钟状,藏于总苞内,长1.2-1.5厘米,网脉明显,具柄,边缘具10条以上的硬刺,刺长短不等,通常有1-2条较长,可达7毫米;萼杯状,质硬,长8-12 (-15) 毫米,露出总苞之外约3毫米,外面光滑,内面有柔毛,基部具髯毛,2深裂,每裂片再2或3裂,成4-5 (-6) 裂片,裂片披针形,先端常具刺尖;花冠二唇形,5裂,淡绿色,外面被毛,长6-8毫米,较花萼为短;雄蕊4,能育雄蕊2,插生于花冠管的上部,花丝短,被长柔毛,不育雄蕊2,生于花冠管的基部,几无柄;花柱不露出花冠之外,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瘦果褐色,圆柱形,近光滑,长6-7毫米,具棱,顶端斜截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产甘肃南部、青海、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及中部。生于海拔3000-4500米的砂石质山坡、山谷草地和河滩上。模式标本采自青海青海湖附近。
本种花萼裂片数目及大小变化很大,一般长约1厘米,但连续变化可达1.6厘米;裂片一般4,但5数者甚常见,极稀6,甚至在同一标本上即可见到不同情况。
又本种和小花刺参 M. parviflora 甚相似,但后者小总苞缘刺10枚以下;花萼裂片4,较短,长约8毫米,卵状披针形,密被柔毛;花冠与花萼近等长;花污红色,可以区别。此外,小花刺参分布于苏联东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共和国一带,而本种则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两者间断甚大。据《哈萨克斯坦植物志》(8:258、1955)、《吉尔吉斯植物志》 (10: 348、1962) 记载我国新疆绥定、伊宁、喀什有分布,但未见标本,留后待查。
与“青海刺参 Morina kokonorica Hao”相关的种有:
  刺续断  Morina nepalensis D. Don
  白花刺参(变种)  Morina nepalensis D. Don var. alba (Hand.-Mazz.) Y. C. Tang
  大花刺参(变种)  Morina nepalensis D. Don var. delavayi (Franch.) C. H. Hsing
  刺续断(原变种)  Morina nepalensis D. Don var. nepalensis
  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川续断目 Dipsacales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刺续断属 Morina
青海刺参 Morina kokonorica

  DNA条形码
序号编号种拉丁名
1 A0411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2 A0412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3 A0413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4 A0414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5 D0386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6 D1058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7 D1122 Morina kokonorica 采集信息
  种质资源
保藏号:868710199116
单位:兰州大学 课题负责人:刘建全
采集编号:LiuJQ-GN-2011-641
采集人:刘坤 采集时间:2011年07月26日 采集地: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99113
单位:兰州大学 课题负责人:刘建全
采集编号:LiuJQ-GN-2011-640
采集人:刘坤 采集时间:2011年10月04日 采集地: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DNA材料
保藏号:868710158259
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课题负责人:钟扬
采集编号:ZhongY223
采集人:扎西次仁 采集时间:2008年08月17日 采集地: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叶片
保藏号:868710158049
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课题负责人:钟扬
采集编号:ZhongY105
采集人:扎西次仁 采集时间:2008年07月30日 采集地: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 采集资源类型:种子、叶片
保藏号:868710150930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杨湘云
采集编号:08CS703
采集人:张挺、李爱花 采集时间:2008年09月14日 采集地: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 采集资源类型:DNA材料
—第1页— 共计检索出:16条信息 共4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植物照片
—第1页— 共计检索出:61条信息 共6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民族植物学
功能用途: 全草:甘、微苦,温。健胃,催吐,消肿。用于胃痛;外用于疮痈肿痛。
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功能用途: 《部藏标》。【藏药】部江才嘎保:地上部分用于关节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晕及口眼歪斜;外用治疮疖,化脓性创伤,肿瘤《部藏标》。江采尔嘎保: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中国藏药》。
来源: 《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植物标本
标本数据集
×

物种身份证

如果您对我们的数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